《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讲了什么,怎么讲的?-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   |
  •   |
企业党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讲了什么,怎么讲的?
点击次数:11046次    发布时间:2018/6/6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除了学习“原文原著”,也要“用好《三十讲》这一重要辅助读物”。在此书面世之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等“原文原著”已经发行,并深受欢迎。

  《三十讲》,讲了什么,有什么风格?

  《三十讲》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分三十个专题。风格上,本书深受习近平总书记原文原著影响,善用古典名句、经典妙喻。

  结构

  既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十讲”,了解《三十讲》之前,有必要了解这一思想。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被写进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将这一思想载入宪法。这标志着,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八个明确”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八方面内容。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十四个坚持”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十四个方面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三十讲》,分三十个专题。第一讲和第三十讲首尾呼应,开篇介绍思想概要,尾篇强调用思想武装全党,分别关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第二讲到第二十九讲,分别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高质量发展,全面开放新格局,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治理格局,美丽中国,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

  这些话题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

  这三十个专题,每专题最少3节,最多8节。如,第四讲“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只有3节:全面把握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深刻理解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充分认识取得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第二十九讲“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共8节,分别为: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底线思维、坚持调查研究、坚持抓铁有痕、坚持历史担当 。

  名句

  习近平总书记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常在讲话著文时,精当引用古典名句。《三十讲》同样有这个风格,使用了总书记引用过的大量名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出自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要使树木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要想水流流向远方,必须疏通它的源头。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时,第二讲提及这一名句。书中同时指出,“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路更不容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语出《孟子》。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第三讲关注中国梦,谈到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引用这一千古名言。书中还指出:“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中这句论断,出现在第十七讲。本讲的主题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谈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时,书中巧妙用到这一名句,并展开论述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要的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第二十讲引用《尚书》中这一名言,进而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本讲中,还引用了“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天地之大,黎元为先”等名句。本讲的主题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中这句古训,被第二十三讲引用。本讲关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重要基石,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这种情况必然要求居安思危,安而不忘危。同在本讲,本书还引用《西游记》中的“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强调,只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同心协力应对各种问题,才能实现共享正义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出自《三国志》。 聚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二十六讲,谈到坚持交流互鉴时,引用了这一名句。书中同时强调,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妙喻

  文以载道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美则爱,爱则传”,善用比喻是“习式语言风格”广受欢迎的秘诀之一。《三十讲》中,妙喻迭出,俯拾皆是。

  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素来具有伟大梦想精神,即使近代以来饱尝屈辱,也始终怀揣民族复兴梦想。正因为如此,第三讲中打了一个比方: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共产党是“众星捧月”中的“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七讲中,一个妙喻对这个问题讲得非常生动:这就像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当代中国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是不可能做到的。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中国对外开放拒唱独角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第十四讲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彰显的正是中国智慧、中国价值。

  民主不是装饰品。第十六讲中有个论断鲜明有力:“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作为装饰品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民主。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就是作为“装饰品”的民主。中国共产党特别注意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通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

  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这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就要努力做大“蛋糕”,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是基础,但并不是说要等着经济发展起来了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还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第二十讲对此进行了生动说明。

  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银行”。“可大”“可久”是中华文明的鲜明品格。不仅要中国好,还要世界好,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可大”方面的体现;不仅要当代好,还要子孙好,这是可持续发展在“可久”方面的体现。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十二讲中,“绿色银行”概念对此进行了说明。打造“绿色银行”,就要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感悟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第二十九讲,从八个方面阐释。

  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关键在于“求是”,根本在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方法在于不断解放思想。这就要求既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认识规律,又将来自群众的真理性认识转化为群众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注重在实践中遵循和运用规律。

  坚持战略定力。缺乏足够战略定力,就容易出现心理上患得患失、行动上犹豫不决、战略上摇摆不定,就容易随波逐流、进退失据,乃至丧失行动能力,错失发展机遇。坚持战略定力,就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就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就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坚持问题导向。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不断有效破解前进中的各种难题,不断开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持全面协调。全面协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重大关系。

  坚持底线思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坚持底线思维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也是一个很紧要的领导艺术。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要把底线思维贯穿工作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

  坚持调查研究。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正确的贯彻落实离不开调查研究,这就需要正确开展调查研究、经常开展调查研究。

  坚持抓铁有痕。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反对空谈阔论,强调真抓实干,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真抓实干,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做好。

  坚持历史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理论品格,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坚持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对重大问题、战略问题作出深刻的历史比较和分析,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坚持历史担当,就要先之劳之、率先垂范,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

·上一篇:争做有担当的改革发展实干家
·下一篇:上好研读经典原著这一课
    

all right reseverd. 凯发一触即发 copyright 2011 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所有 陕西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景路中段202号  邮编:710018
电话:029-89101580  传真:029-89101580  k8凯发的技术支持:佳豪网络

网站地图